這座江南文化明珠,鑲嵌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人民廣場的北側,以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榮耀身份,熠熠生輝。它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如同一扇窗口,向世人展示著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東館區,其建筑靈感源自吳冠中先生筆下那如夢如幻的江南水鄉水墨畫,仿佛一幅流動的水墨民居畫卷,將江南水鄉的神韻融入建筑之中。這里,江南水鄉文化陳列作為常設展覽,引領著每一位訪客穿越時空,感受那份獨有的水鄉情懷。而西館區,則以良渚玉琮為外觀設計的靈感源泉,莊重而神秘,本地歷史陳列在此靜靜訴說著過往的輝煌。
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琳瑯滿目,共計25204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151件、三級文物506件,每一件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文化的傳承。玉石器、陶瓷器、書法繪畫、青銅器、金銀器等門類齊全,尤以良渚文化玉器、浙派海派書畫為特色,部分良渚文化玉琮等更是國內罕見的孤品,讓人嘆為觀止。
功能布局上,博物館更是匠心獨運。東館區地下一層,江南水鄉文化展區等待著每一位探尋水鄉之美的訪客;一層設有臨展廳和文創商店,讓文化與創意在這里碰撞出火花;二層的水鄉工坊及辦公區,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寓教于樂的社教空間;三層則是學術報告廳及江南文獻研究中心,是學者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
“春風又綠”
江南水鄉文化展
作為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精心策劃,巧妙布局,通過五個單元細膩而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水鄉的自然風光、經濟繁榮、生活習俗、文化底蘊以及歷史變遷,帶領觀眾走進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新意的江南世界。
步入序廳,仿佛踏入了一個夢幻般的江南夢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江南,它既是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家國盛衰、人事代謝、時代變遷的滄桑歲月;又是生活的舞臺,孕育出典型的農耕生活和豐厚的物質財富;更是人文的搖籃,小橋流水、尋常巷陌間,弦誦之聲不絕于耳,涌現出無數衣冠大族和學術世家。江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獨有的方式訴說著傳奇的故事,人與山水、藝術與生活、信仰與世俗、風雅與日常,在這里交織成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卷。
第一單元:何處是江南地域的江南以蘇東坡的詩句“煙波槳聲里,何處是江南?”為引子,引發了觀眾對江南地域概念的深思。江南,是一個動態、多元且充滿魅力的概念。從唐宋的江南道到明清的太湖流域七府之地,再到上海開埠后的寧紹平原,江南的邊界不斷擴展,但始終保持著水鄉平原的地理特征、財賦重地的經濟地位以及人物淵藪的文化底蘊。時至今日,江南依然是中國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之一,是人們心中永遠的詩和遠方。
第二單元:富庶魚米鄉經濟的江南則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生動的場景再現,展示了江南從荒蠻之地轉變為“蘇湖熟,天下足”的理想家園的歷程。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讓江南成為別具一格的風情畫卷。發達的農業、桑棉和工商業使得蘇州、上海、常州、杭州、嘉興、湖州等地成為東南賦稅重地。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用勤勞和智慧書寫著經濟繁榮的傳奇故事。
第三單元:詩意棲居處生活的江南
則帶領觀眾走進了江南水鄉的生活畫卷。宋代以來,隨著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長足發展,市鎮應運而生。臨河街市、水埠碼頭、熱鬧的茶館和鱗次櫛比的店鋪構成了水鄉獨特的商業聚落。而在城市和市鎮之間,廣闊的鄉村更是江南生活的縮影。粉墻黑瓦、小橋流水、彌望的稻田和桑園以及吳儂軟語和廟會香市里的裊裊香煙共同構成了江南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里,人們耕讀傳家、農工相兼,享受著真實而溫馨的煙火味道。
第四單元:文采盡風流
文化的江南
則是對江南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江南不僅經濟富庶,更是人杰地靈之地。自宋至清,科舉繁盛,江南才子層出不窮。他們不僅是學術潮流的引領者,更是藝術風尚的創造者和生活趣味的探索者。在江南文人的引領下,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小說戲曲等藝術形式蓬勃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江南文化風貌。在這片土地上,文化如同春風般吹拂著每一個角落,讓江南成為文采風流的代名詞。
第五單元:春風無盡綠轉型的江南則展示了江南在近代化進程中的巨大變革。隨著上海開埠后海運、鐵路、公路的興起,江南逐漸卷入了國際化、近代化的洪流之中。辛亥革命后,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通訊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數十年間被徹底顛覆。而今的“新江南”——長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密切的經濟共同體,在國家現代化建設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從古代走來,路過今天,江南正奔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水鄉工坊,這里是青少年的樂園,分為低幼活動區、水鄉工坊體驗區、多功能活動區。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在動態區的自由空間里盡情嬉戲,從游戲中汲取江南水鄉文化的精髓;也可以在靜態區,根據不同主題,深入學習傳統文化,感受那份來自遠古的呼喚與傳承。
“春風又綠——江南水鄉文化展”不僅是對江南水鄉文化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展示,更是對江南人民智慧和勤勞的頌歌。在這里,觀眾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感受江南的韻味與魅力;可以領略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見證江南歷史的滄桑巨變。江南,這片神奇的土地正以其獨有的方式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等待著每一個熱愛她的人去細細品味和感悟。在這里,每一幅畫面、每一件文物都仿佛是一扇窗,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窺見江南水鄉文化的深邃與廣闊,感受那份獨特的韻味與風情。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璀璨文明的專題遺址博物館,靜靜地坐落于鄭州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它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引領著我們穿越時空,探尋早商文化的奧秘。博物院的整體建筑充滿了創意與深意。建筑外觀以抽象的幾何造型呈現,仿佛是古文明的天然屬性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那斜面、斜線元素的運用,如同破土而出的文物,散發著磅礴的氣勢,讓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商代文明的深厚底蘊。而整體建筑與城垣的緊密結合,更是將博物院巧妙地融入了商城遺址公園之中,使得歷史與自然、人文與景觀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在宜賓市博物院的宏偉殿堂中,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盛宴正緩緩拉開序幕。這里,是《我住長江頭——宜賓歷史文化陳列》的所在地,一個以“江”為媒,串聯起宜賓從古至今輝煌篇章的展覽空間。展覽總面積約1950平方米,精心挑選并展出了600余件(套)珍貴文物,它們如同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宜賓的過往與輝煌。
通過對時代楷模主題的凝練,展示尕布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純潔的白色和共產黨人的本色奠定了序廳的基調。尕布龍同志的雕像靜靜地佇立在黨旗前凝望著草原。極致的空間設計,詮釋出他崇高理想信念,一生求索,為人民服務!
青少年法制教育館抓住了“法”的核心,即是成長必須課;提煉出“法”的受眾,即是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一進展廳,便能看到極越的明星車型——極越07 01。它的外觀設計時尚大氣,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整個展廳環境優雅舒適,讓人流連忘返。如果你對汽車感興趣,這里絕對是一個值得一來的好地方!
在中國甘肅省的蒼茫大地上,馬家塬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訴說著先秦時期西戎與秦文化交融的輝煌歷史。馬家塬戰國墓,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不僅以其豐富的文物遺存震撼了學術界,更以其獨特的車輿文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探古代貴族生活與禮儀的窗口。馬家塬車輿博物館,便是這扇窗口的守護者,它以生動、詳實的方式,展現了那段遙遠而輝煌的歷史。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期間,他完成人生的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生到教師再到職業革命家;二是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初步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份子再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橘洲沿革展一以印象人畫,以精神人詩,從橘洲的形成、發展到消沉再到現在的繁華,成為湖南建設兩型社會的新亮點!
原建筑序廳空間為6900mm寬、10000mm進深, 擁有良好的縱深感,為此,我們設計孫中山鄧世昌、張弼士以圓雕的形象迎面走來,背后跟隨諸位膠東革命志士、政軍人物、文藝名人、實業楷模奮勇向前,追求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觀眾可穿行其中,感受與這些名人同行的信念,兩側藝術肌理墻以開放的形態寓意開拓、拼搏精神的延續與傳播。
近年來,隨著紅色文化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興起了建設紅色主題展館的熱潮。作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紅色主題展館不僅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載體,更是廣大黨員干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堂。